
汉江奔涌处,古城起新章;战鼓催征时,发展势如虹。荆楚大地上,襄阳正以“项目为王”的磅礴气势,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展浪潮。
今年以来,襄阳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在招商引资战场上捷报频传:11个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总投资额突破22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从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的“关键布局”,到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的“极速落地”,再到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的“襄阳加速度”,这批重点项目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产业格局、提升城市能级、激活就业市场,为千年古城襄阳注入新时代发展的澎湃动能。
重大项目建设是引领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引擎。百亿项目的密集落地,正深刻重塑襄阳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位势,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在这背后,“襄阳速度”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展现了襄阳发展新气象。
看,投资220亿元的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1天完成公司注册、项目备案,30天完成土地挂牌;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总投资106亿元,从接洽到敲定仅用23天;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投资200亿元,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00天……
高效推进的背后,是“铁打襄阳”精神的硬核力量,是“五化”管理落地的精细注脚,更是襄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生动写照。
湖北联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俊刚由衷赞叹,从拜访企业到确定合作方案、从线上交流到当地考验查证,襄阳以高效的行动、务实的态度,将项目推进的每一步走得扎实有力,为项目的顺利落地铺就了坚实道路。
这种重商亲商的务实作风,形成了强大的“口碑磁石”效应,吸引了湖北联投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在襄阳加码投资。
与此同时,襄阳坚持以“两资三能”工程为牵引,全面推动发展能级、速度和质效整体提升,加快构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格局。百亿项目的布局,不再是简单的点状分布,而是围绕资源转化、产业升级进行战略落子,推动项目布局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
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助力襄阳跃升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探索“资源地+生产地”协同机制,湖北联投集团磷煤氟产业襄阳基地项目瞄准绿色循环转型,湖北能源集团襄阳风光水火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助推低碳城市建设——这些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更强化了产业协同、区域联动的发展框架,如同坚实的“四梁八柱”,为襄阳提升经济韧性和辐射能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这批项目的推进,襄阳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位势持续提升。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引领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建三局襄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为文旅产业赋能……这些项目不仅做大了经济总量,更在优化城市功能、提升辐射带动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的襄阳,正以项目“硬支撑”提升发展“软实力”,城市能级实现历史性跃升。
百亿项目的落地,不仅是投资规模的重大突破,更是产业生态的系统性重构。襄阳以“链式思维”强势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迈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铿锵有力,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一宏大进程中,传统产业率先“向绿而生”“向新而进”,焕发出蓬勃生机。襄阳磷矿资源丰富,但以往的产业层次与其资源地位并不匹配。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联投集团有限公司、兴发集团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入驻,带来的不仅是雄厚资本,更有先进的技术与全产业链模式的有力支撑。
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构建了从“资源采选—精深加工—磷系新材料—固废综合利用”的完整闭环,剑指中部地区顶级规模的磷化工全产业链基地。成都云图控股磷化工绿色循环产业项目,凭借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资源与管理上的深厚积淀,致力打造成为襄阳乃至全国磷化工升级的示范工程……这些百亿项目为产业升级按下“快进键”,强力推动襄阳磷化工产业从“资源型”向“高端化、绿色化、循环化”转型,实现产业能级的实质性跃升。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新兴起的产业也在加速抢占新高地,“链式招商”持续释放聚变效应。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的落地,正助力襄阳加速成长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将推动襄阳整车制造实现从“油”到“电”的根本性跨越,带动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加速汇聚……“引进一个链主、带动一条产业链、形成一个集群”的发展路径,清晰勾勒出襄阳破解产业转型难题的战略实践。
产业能级的全面提升,不仅依靠精准的产业布局,更有赖于招商方式的创新突破。襄阳坚持机制创新,将其打造为项目招引的“隐形引擎”。十大招商团队以“集团军”模式协同作战,“五化”平台实现全程精准管控,资本运作灵活高效……通过一系列机制革新,襄阳招商系统有效打破了路径依赖,确保了项目招引的精准度与落地效率,推动招商引资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百亿项目的接连落户,不仅是规模的增长,更是产业体系优化、动能转换与价值链攀升的生动实践。它们正不断汇聚成推动襄阳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动能,持续刷新产业的高度,增强发展的韧性与后劲,充分彰显襄阳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担当与引领力量。
重大项目是发展的核心载体,更是就业的重要源头。百亿项目相继落户襄阳,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更推动就业结构从“体力型”向“技能型”升级,让广大居民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享红利,实现“产业兴”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
直接就业岗位实现“量质齐升”。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目前已集结、招聘人员两百余人,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释放大量岗位;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兴发保康谷城磷化工产业园项目等制造业项目也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这些岗位不仅数量可观,而且随着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将推动襄阳人力资源结构持续优化,并向高技术、高技能方向迈进。
产业链协同不断拓展就业空间,龙头项目的辐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以整带零”,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襄阳;磷化工产业集群则有力拉动采矿、运输、研发等相关行业就业……这种“乘数效应”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就业促进体系,项目落地所形成的“磁吸效应”,将持续汇聚产业链相关企业,带动物流、售后等配套服务领域就业增长。
人才集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百亿项目带来的不仅是普通岗位,更是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契机。华为先进的技术体系的引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研发需求、现代磷化工的升级示范,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为襄阳广纳四方英才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提升城市整体创新能力。
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涂山峰说:“襄阳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蓬勃气场,更加坚定了广大企业在襄阳投资兴业、扎根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人才与产业的良性循环,正为襄阳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立足新起点,襄阳正以重点项目为引擎,推动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书写着“以产聚人、以人兴城”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随着一批批百亿项目持续发力、一条条产业链深层次地融合,襄阳这座千年古城必将焕发更加昂扬的生机,在产城共荣、人才汇聚的壮阔征程中扬帆远航,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开拓更广天地。
挖掘机、推土机、重型卡车蓄势待发,塔式起重机、钻井机、物料提升机整齐排列;印有“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地标”“极致创新、极限制造”“严格落实‘五化’管理要求,奋力建设五个高地”等标语的条幅迎风招展……10月28日,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简称楚能襄阳项目)开工仪式现场,奋勇拼搏的浓厚氛围、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扑面而来。
当天11时许,随着一声洪亮的“开工令”,汽笛齐鸣,声入云霄,擂响了襄阳冲刺新的千亿级产业、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催征鼓”。
全球223项权威认证、超98%生产自动化率、100GWh年新增订单总量……环绕活动现场的展板上,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为这场优势互补、强强联手的“双向奔赴”写下了生动注脚。
“成立四年的楚能新能源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产品进入多家能源集团及主流车企。作为楚能新能源的第四大生产基地,楚能襄阳项目的正式开工,标志着楚能新能源发展迈向新的里程碑,是我们朝着千亿企业目标跨越的关键节点。”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认为,楚能襄阳项目落子襄阳是优质企业与活力城市相互成就、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
一方是湖北本土最大的新能源民营企业、全球一级储能厂商,一方是产业基础厚实、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的工业重镇,楚能新能源与襄阳的“牵手”,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投资220亿元的楚能襄阳项目,既是楚能新能源向着千亿级企业目标迈进的关键一步,更是襄阳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制胜一招。”市招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介绍,该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将以大容量储能电池规模化生产填补襄阳关键产业空白,更将以“链主”企业势能吸引正负极材料、隔膜等上下游产业链在襄阳加速集聚,助力襄阳构建“龙头引领、集群共生”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生态。
宏伟蓝图需要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书写。开工仪式现场,除了政企双方,项目上下游供应商代表也到场见证。在新品陈列展台前,为“楚能制造”提供支持的供应商代表纷纷拿出手机,与精美展品合影留念。
“我们提供的涂胶设备,作用于核心产品生产的必备环节。”存融流体设备(无锡)有限公司业务开发经理张亮表示,楚能新能源在襄阳布局新的生产基地,将为他们带来新的机遇。
“作为楚能新能源的核心供应商,我们为新能源储能柜产品提供了成套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备及集成。今后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我们也计划在襄阳设立办事处,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看着项目建设宣传片中政企协力、全速赶工,跟踪包保、靠前服务的生动场景,安徽芯核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曹恒更加坚定了来襄开展业务的信心和决心。
大型设备轰鸣飞转,各类车辆来回穿梭……奋进的号角声还未散去,广阔的土地上便已奏起了建设的交响曲。
“该项目投资规模大、产业层级高、带动能力强,建成后不仅将为高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嵌入头部企业支柱,更将为襄阳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聚链成群,构建交替领先、多点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岩表示,高新区上下将一如既往地发扬“铁打襄阳”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招引上下游供应商与关键零部件企业落户、鼓励本地企业精准卡位入链、优化要素保障和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楚能襄阳项目这座襄阳新能源产业“新地标”早日投产达效、尽快形成支撑提供坚实保障。
“我们将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投产、早达效,并吸引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襄阳,加强完善区域新能源产业链,助力襄阳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10月28日,在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开工活动现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代德明表示,该项目总投资220亿元,规划年产能70GWh,将建设多条高速智能化生产线,其中最大的单个工厂有效产能超30GWh。公司将投入最新设备与技术,打造高效率、智能化、高兼容性的世界一流超级工厂,“投产后,我们将聚焦生产新新一代锂电池,涵盖588Ah—1000Ah大型储能电池以及4C—6C珠峰系列超级快充动力电池,兼具大容量、高能效、长循环、高倍率等领先优势。”
成立仅四年的楚能新能源,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产品进入多家能源集团与主流车企。今年三季度,公司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排行榜中位列前三,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增长。“作为楚能新能源的第四大生产基地,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的开工,标志着公司发展迈向新的里程碑,也是我们朝着千亿企业目标跨越的关键节点。”代德明说。
“从签约到开工,襄阳市委、市政府仅用一个多月就完成了1600多亩土地平整,为项目顺利启动打下了坚实基础。”代德明说,项目自9月15日签约至今,襄阳遭遇历史同期最长时间降雨,场地积水、泥泞难行,给项目推进带来非常大挑战。面对困境,项目专班强化调度、倒排工期,确保各环节高效衔接;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日夜奋战,冒雨排积水、斗泥泞、抢工期,统筹近千台机械设备24小时不间断作业,“这些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襄阳优越的营商环境,也坚定了我们在襄阳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代德明说,能源变革势不可挡,新能源行业仍拥有巨大且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楚能新能源将紧抓历史机遇,坚定拥抱新能源、新科技,以创新为引领、以实干为底色,凭借务实高效的作风、敢闯敢拼的精神,全力将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建设成为全世界新能源产业标杆,为襄阳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高地、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